文化傳承

  • 獅城新加坡

    據馬來歷籍記載,公元 11 世紀,室利佛逝王國君主 Sang Nila Utama(一傳是巴鄰旁親王 Sri Tri Bauna)建立了新加普拉城。親王乘船途經淡馬錫島時看見了一隻威風凜凜的雄獅在守衛河口。在室利佛逝王國,獅子是忠誠及強權的象征。Sri Tri Buana 將宮廷遷移至此,遂定都新加普拉(意為「獅城」)。

    新加普拉國力日盛,逐漸成為東方香料貿易的富庶之國,「此處異域商客雲集,獅城之威名得以遠播四海。」

    14 世紀末,爪哇國派遣大批軍艦入寇此島。室利佛逝王國宮殿灰飛煙滅,百姓倉皇四散。

    時移易轉,昔日之獅城終被掩埋在漫漫黃沙之下,湮沒於青翠叢林之中。昔日雄偉之獅城,如今只殘留幾處斷壁殘垣、數座皇陵,以及一塊城門巨型石碑。

  • 1819 - 萊佛士登岸

    1819 年 2 月 6 日,英人史丹福•萊佛士在聖約翰島外海錨泊,泛舟遊於新加坡河中。在翻越河口的嶙峋石岬之後,他猜想此處會不會就是傳說中守護古老皇城的神獅巨石。

    後在海岬之巔發現一塊刻有古文的巨型碑石。萊佛士確信,此乃失落多年的新加普拉古城。此後,他便在此揚旗紮寨,修復工事,遂將島命名為「新加坡」。

  • 1820 - 富麗敦要塞

    19 世紀 20 年代,亂石嶙峋的海岬築起了一座軍事要塞。富麗敦要塞得名於新加坡海峽殖民地首任總督羅伯特•富麗敦(Sir Robert Fullerton)爵士。要塞高踞新加坡河北岸,可俯視新加坡河以及南港全景。

    數年之後,新加坡河畔日漸繁華熙攘,河畔貨倉商鋪林立,裝滿了運往歐洲、美洲及中國的香料、熱帶農產品、燕窩及海參。新加坡港內千帆競逐,商船多不勝數,船桅帆索摩肩接踵。各種舢板日夜不停地夥於岸上貨倉及港內商船之間。

    在繁華喧鬧的運河及海港之中,唯有富麗敦要塞所在的半島一隅卻守得幾許清淨。此處建造了官邸,並沿費臨街(Flint Street)陸續建起了兵營。1854 年,要塞加強了防禦工事,面積為之前的三倍,並增配了多排發射 58 及 68 磅炮彈的海軍船炮。

  • 1867 – 富麗敦廣場,新加坡的貿易及商業中心

    19 世紀 60 年代,濱水土地日益稀缺,新加坡河沿岸的物業價格亦隨之水漲船高。商界人士以駐防部隊用地價值遠超軍事用途之由而提出要塞搬遷申請。

    最後,政府為駐防部隊安排全新用地,並將富麗敦要塞之土地則讓給了蒸蒸日上的商業市區。1873 年,官邸、兵營及砲台悉數搬遷至今日的聖淘沙。

    隨著富麗敦要塞退出歷史舞台,昔日風景如畫、樹影婆娑的海岬成為了郵政總局、新加坡俱樂部以及商務部等重要機構的辦公之所。富麗敦要塞從一個軍事總部,搖身一變成為了貿易及商業中心。

    1876 年,隨著哥烈碼頭的開發及加文納橋的落成,郵政總局及交易大樓前通衢大道,變成了全新的中央廣場。此處遂得名「富麗敦廣場」,成為連接新加坡港、皇后坊政府大廈以及萊佛士廣場商業中心的交匯點。

    自此之後,富麗敦廣場成為了新加坡的中心地帶。每到下午兩點交易時間,各界市民便會齊集富麗敦廣場。新加坡貿易商人、各界官員及領袖均會雲集此處會面言商、買賣交易、共商國是。

  • 1919 - 新加坡建城 100 週年

    1919 年,新加坡迎來建城 100 週年慶典。舉國同慶,民眾熱情洋溢,表現出新加坡民眾對富庶生活以及未來的美好期望。是年,公共節日及市政工程接踵而至。

    其中,規模最大及氣派最宏偉的非富麗敦大廈莫屬。這是新加坡建城以來規模最大的建築。富麗敦大廈佔據整個富麗敦要塞半島,可將新加坡河及新加坡港盡收眼底。富麗敦大廈建築風格大膽、氣派宏偉,象征著新加坡各界企業及人民的新興財富及力量。它曾經獲總督形容為「最配得上新加坡的地標」。

  • 1928 - 富麗敦大廈

    倫敦建築師 Major P.H. Keys 受命擔任富麗敦大廈的設計。Major Keys 於 1920 年抵達新加坡,融匯希臘古典建築設計及理念,借鑒了雅典帕特農神殿風格,其設計堪稱官方公共建築的典範。只有採用圓柱、門廊、裝飾的古典風格建築,方可彰顯將當年大英帝國之的國力及豪邁。

    項目因耗費高昂及極盡奢華而引起巨大爭議,但大廈最終在 1924 年奠基開工,並於 1928 年落成使用。

    1928 年 6 月 26 日落成開幕之日,富麗敦大廈,休•克利福爵士(Sir Hugh Clifford)總督為新加坡民眾對新落成的大廈表達了欣喜之情。

    富麗敦大廈成為了宏偉華麗派公共建築的典範。扼守城市天際景觀要衝,成為了濱海區最顯赫亮麗的景觀。不論是穿過安德遜橋、前往郵政總局、到稅務局諮詢或與巨大石墻內各政府部門及官方辦事處進行生意往來,商界人士每天都必須經過大廈的巨大門廊,目睹柱廊的雄偉風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富麗敦大廈被報刊列為免受空襲轟炸的地點之一。1942 年新加坡淪陷之前,其結實的墻身一直是珊頓•湯瑪士爵士(Sir Shenton Thomas)總督堅守到最後的要塞。

  • 1958 - 燈塔曙光

    1958 年 12 月 14 日,富麗敦大廈上建起了一座燈塔(名為「富麗敦燈塔」),為新加坡外海 18 海哩(33 公哩)之外的船舶亮燈引航。富麗敦燈塔取代了福康寧燈塔的地位。福康寧燈塔位於福康寧山上,有著 103 年歷史,因城內摩天大廈日漸高企而受到遮擋。

    富麗敦大廈地處濱海區域,是設置燈塔的理想之地。富麗敦燈塔由英格蘭 Stone-Chance Ltd of Crawley 公司承建,安裝於富麗敦大廈樓頂之上,海拔高度近 50 米。

    富麗敦燈塔設置了協助引航的日間信號及夜間瞭望哨站。燈塔由八人一組的燈塔守望員管理。這八名管理員輪流負責當時四座燈塔的運作。

    旋轉信號燈會產生強度為 540,000 坎德拉(相當於 1,086 枚 60 瓦的燈泡)的光線,並採用日常用電及自帶發電機供電。信號燈會發出每 20 秒閃爍四次的白色信號光線組。

    由於濱海填海區高樓頻起,為避免富麗敦燈塔燈光受到遮擋,燈塔於 1979 年 11 月 30 日正式停運。

  • 1965 - 新加坡獨立

    戰後,新加坡政局動蕩,從殖民地獨立為一個民族國家。在富麗敦廣場的一次大雨滂沱的集會裡,許多民眾聚集在富麗敦大廈門廊及五呎寬走廊上,踴躍支持自由獨立。

    新加坡獲得民族國家地位之後,掌管著國家經濟命脈的經濟發展局、貿易局及財政部在富麗敦大廈陸續進駐,孕育出引領及促進新加坡飛速經濟發展治國良策和宏圖大計。

    富麗敦大廈掌管及保護著新加坡港、新加坡河以及新加坡市的命運。居安思危的新加坡發展為世界最發達的金融中心、世界最繁華的海港、亞洲頂尖的煉油及資訊科技工業中心。

  • 1997 - 創新之路再啟程

    在 20 及 21 世紀更疊之際,富麗敦大廈開啟了另一場歷史轉變。千禧年來臨之際,富麗敦大廈洞悉了時代的轉變,並發現了適應 21 世紀當代步伐的時代需要。

    作為歷史性的地標建築,富麗敦大廈再次進入公眾視線。大廈外層進行了精心的修復裝潢,但在大廈內部,昔日的門廊巨柱轉變為一座被賦予全新功能的新世紀建築。進入千禧年之後,富麗敦大廈涅槃重生,正式更名為新加坡富麗敦酒店。

  • 2001 - 盛大開業

    新加坡富麗敦酒店於 2001 年 1 月 1 日正式開業。自 1928 年建成以來,富麗敦大廈就在新加坡的商業、社會及政治歷史進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今天,它成為了獅城的象征,成為了見諸明信卡片的城市名勝,深受世界各地遊客的喜愛。

    酒店不僅保留了富麗敦大廈氣派、莊嚴及古樸的建築風格,更將活力四射、奮進開拓的時代精神化身為殷勤好客的象征,鼓舞著每一位觀光駐足的過客。

  • 2015 - 富麗敦的前世今生
    富麗敦天地:序章

    十年來,富麗敦天地已成功修復了新加坡多座具有重要歷史文物價值的地標建築。

    富麗敦天地文化區由原有文物建築以及自 2001 年起陸續落成的新加坡濱海區新建建築組成。如今,富麗敦酒店延續了在新加坡繁華的商業生活圈中的角色,重新釐定了全球社區生活文化的新基準。

    富麗敦天地文化區的建成凝聚了多年的奉獻與心血。請參閱下方的四大歷史建築簡介,了解詳情。

     

富麗敦酒店

1919 年正值新加坡 100 週年普天同慶的建城大典之際,第一次世界大戰亦在同年以盟軍獲勝結束,富麗敦大廈構建之宏圖就在此時啟動。英國總督勞倫斯•吉爾馬爵士(Sir Laurence Guillemard)將其形容為「最配得上新加坡的地標」。富麗敦酒店採用氣派宏偉的帕拉底奧式古典建築風格設計,配以多利安式廊柱以及精緻的室內裝飾,彰顯了 1928 年大廈興建時建造者氣吞山河的殖民自信。

大廈不僅是郵政署署長親自執掌的郵政總局府衙所在,更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新加坡總督府、馬來聯邦高級專員署,以及監察總署、商船測繪總署、港口衛生署、獸醫管理署、進出口管理署等其他政府部門的辦事場所。

大廈不僅是新加坡揭開現代歷史序幕的見證,更是 1942 年新加坡淪陷於日軍鐵蹄後,新加坡總督珊頓•湯瑪士爵士(Sir Shenton Thomas)堅守至最後的陣地,其寬敞的走廊更是盟軍士兵的庇護之所。此外,富麗敦大廈還是二戰結束後民眾脫離英國統治,爭取新加坡獨立的重要政治集會前沿。此外,大廈基地之下層出土了新加坡最著名的國寶——「新加坡古石」。

時至今日,大廈演變成坐擁 400 間豪華客房的富麗敦酒店。憑藉超凡卓越的歷史建築以及 21 世紀修復裝潢後的規模及品質,富麗敦酒店深得各方賓客之歡心,呈獻了融匯典雅氣息及懷舊美麗的豪華入住體驗。

紅燈碼頭

此處昔日常為過往船隻懸掛警示之用的紅油燈籠,後被黃包車夫、的士司機及新加坡當地市民愛稱為「紅燈碼頭」。乘船而來的移民及訪客先會沿海港路錨泊,再乘小舟運至碼頭,岸上船夫則以紅燈籠迎客,到埠者乃今日新加坡國民之先祖。

作為 20 世紀歷史上移民及貿易的關鍵樞紐,紅燈碼頭作為緬懷新加坡光輝歷史的名勝景點而受到悉心保護。時至今日,經過精心重建及裝潢的紅燈碼頭熠熠生輝,面積已拓展至 15,000 平方呎,成為了吸引資深食客探尋精緻美食及休閒娛樂的一方樂土。

紅燈碼頭的漁夫有昔日新加坡水域的精彩故事,請按這裡收聽。

富麗敦水船樓

富麗敦水船樓是一座始建於 1941 年的藝術裝飾派建築,其設計出自 Swan & Maclaren 公司之手。建築樓高三層,並設有一層海上可見的地庫。水船樓樓面呈曲面結構,另設有一座面朝富麗敦路的半圓形塔狀建築。此處曾是 19 世紀末監察總署的辦事處。監察署掌管著所有的水上活動,直至港口於 1852 年遷至吉寶灣。此後,這裡興建了一座為港商船供應食水的水務署,其直至 1990 年才停止服務。2002 年 3 月21 日,水船樓被列為受保護建築。2005 年,水船樓修復了原址灰色水刷石外牆,並新增了玻璃附屬建築,為此榮獲了新加坡城市重建及發展局頒發的「建築文物獎」。

如今,水船樓華麗蛻變,成為了一座薈萃時尚餐飲的美食天地。賓客可在此可飽覽濱海大橋無與倫比、氣勢磅礴的景觀,並透過屋頂櫥窗俯瞰濱海劇院以及濱海灣沿岸雄偉的摩天大樓。

前海關大樓

前海關大樓曾關乎新加坡港的安全命脈。1969 年,新加坡海關警察曾在此設立海警分局。海關緝私人員曾在高達 23 米的控制塔上日夜看守,防止不法船隻走私應稅貨物。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控制塔的看守人員便會通知地面執勤人員。接報後緝私隊隨即駕駛衝鋒快艇直奔外海攔截可疑船隻。在海關大樓監管的海域上,曾上演著公海突擊搜捕、緝查販毒船隻、打擊海盜等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緝私往事。

時至今日,海關大樓雲集了五大世界級特色餐廳,烹飪派系各有所長,均可俯瞰濱海灣及中央商務區壯麗的天際風光。經精心裝潢之後,海關大樓重煥光彩,警戒塔四周保留了原有的蝶式封簷、樑柱及窗板等結構。大廈位於濱海之畔,地理位置獨一無二,可俯瞰一望無際的濱水景觀,可謂該地段的點睛之筆。